太阳成集团tyc151cc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关于开展2025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科研实践的通知

  • 张志楠
  • 日期:2025-07-03
  • 95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相关要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现开展本年度科研实践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践安排

1.实践范围

根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科研实践大纲和计划(附件1),本年度2022级参加区域与城乡规划科研实践(160学时,4 学分),2023级参加人文与经济地理野外科研实践(80 学时,2学分)和自然地理学野外科研实践(80学时,2学分)。

2.实践内容

人文与经济地理野外科研实践共计10天,具体包括:(1)了解环渤海地区自然与人文要素组合特征。(2)工业基地的形成与问题。通过对沈阳、锦州、大连等工业基地、重点工业区与企业的考察与调研,了解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造的方案。(3)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振兴。通过对抚顺海城煤炭矿区的考察,加深对工业区位论的理论认识,以及矿产资源对工业布局、城市发展的作用,思考资源型城市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现象表征、存在问题以及改造的主要切入点等。(4)城市区位论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对锦州市、大连市城市规划馆、锦州港、锦州开发区、大连港等地的考察,加深对城市区位论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认识,了解港口对于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以及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城市空间扩张与产业演进的驱动机制。(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空间优化。通过对环渤海地区的整体考察,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城市的发展定位、产业分工与协作,思考环渤海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限制因素等。

自然地理野外科研实践共计10天,具体内容包括:实地观察和识别岩性、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和土地利用等要素特征及类型,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类型和空间差异的野外识别技能;通过考察和现场讲解,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和地域分异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成因与区域差异;了解地形(海拔、阴阳坡、坡度、岩性等)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实地讲解土地利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识别土地利用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加深学生对人地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

区域与城乡规划科研实践共计4周。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资料收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制图,讲座和学术讨论等一系列科研寻来你,由学生在前期科研实践训练的基础上,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课题组内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在科研实践后进行综合汇报,上交实践报告。

3.实践时间

区域与城乡规划科研实践安排在7月1日-7.30日;人文与经济地理野外科研实践和自然地理学野外科研实践安排在8月中旬。开学2周内需将科研实践相关材料(实践日志、结题报告、导师指导手册等)按班级统一提交至学院备案;学院计划9-10月份前统一组织科研实践结题答辩评审。

二、实践要求

1.作业要求

对于集中式的野外科研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按照进度要求与指导教师一起如实完成《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手册》;学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按照进度要求如实完成《资环学院本科生科研实践日志》;并最终完成《资环学院本科生科研实践结题报告》(附件2)。

2.考勤要求

(1)学生须按照实践计划规定和要求完成实践教学内容,严格遵守学校和实践单位的安排与指导,遵守实践单位的纪律、规章、制度。

(2)学生实践纪律和考勤制度应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对违反实践单位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学生,学院会同该单位视情节轻重,按学校有关规定予以相应处理。

(3)因病、因故不能参加实践者,应提交医院证明或书面报告,向学院办理请假手续,经批准后方可不参加实践。对擅自不参加实践的学生,实践成绩记为零,原则上不予补实践。

3.成绩考核

学生在科研实践训练期间,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训练内容,同时完成实践日志、实践报告等(考核形式为PPT汇报),最终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及实践日志、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科研实践答辩汇报情况,评审专家最后给出实践成绩。没有指导老师签字的文件视为无效,实践成绩为零。指导教师评分占比40%,实践日志占比20%,实践报告占比35%,答辩表现占比5%。

科研实践总成绩原则上采用五级制,85分及以上为优秀、84-80分为良好、79-70分为中等、69-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学生科研实践考核平均成绩为“合格”以上者,方可取得必修环节中的学分。优秀(85分及以上)的比例不超过40%,参加 GPA 计算。

三、联系人

张志楠 88256153 

邮箱:zhangzhinan@ucas.ac.cn

附件:

1.太阳成集团tyc151cc2025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科研实践大纲

2.集中实践提交材料

太阳成集团tyc151cc

                             2025年7月3日